身為管院仔的認知失調
我打這篇文章的BGM是Tizzy Bac 的 「我所深愛的人們 」,如果有人是用電腦看這篇文章的話,可以點開來聽,如果是手機黨的朋友,可以看完之後聽,這首歌基本上就是我的人生觀。基本上我認為自己是積極的躺平族:我做的事情都只是自己爽,面對旁人的指責我選擇躺平。
這篇文的寫作原因,來自於這一篇文章。恍若看到了一年前的自己,https://www.dcard.tw/f/ntu/p/239826643
本來累積了一些思緒,只不過面對鍵盤的時候就中斷了,還是不習慣那麼正是而赤裸的文章呢,那還是從文中提到的東西開始說起好了。
明賢是怎麼樣的人呢?不得不說明賢的本意一定是好的,他是財金系三十年以來的學生關懷導師(我不確定正式的名稱為何),但是基本上他會盡量地去關心學生的成長,在財務金融入門的時候,我們一群小大一也會跑去問她一些問題。
只是光明跟黑暗是並存的,財務金融入門基本上就是邀請了那一群最頂尖、優秀的台大財金系系友回來演講,讓我們認識了各式各樣的頂尖職位,像是管理顧問、壽險精算師、投資銀行IBD等等,琳瑯滿目、天花亂墜。確實,這些機會是存在的,但有多少光就有多少黑,我們看到的是倖存者偏差下的贏家,他們努力、有人脈,並且有相當的運氣。
學過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好的offer是稀缺的。我們跟電資、醫牙等熱門系所最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我們沒有能力、也無法單單倚靠既有的道路,成為相對閃耀的存在。舉例來說,如果我是一個努力讀書的台大電機系學生,基本上我只要穩穩地讀完難到爆的電機系課程,加上一些產業需要的系上選修,基本上就可以穩穩地得到工程師的職位,遵循著既定模式在科技島上找到一席之地。
但是管院就不一樣了,我們在課業上所學的東西,跟實際上是具有落差的。我們沒有辦法純粹藉由系上給予的必修課程,就成為一個可用之才。所以管院的elite文化才會那麼的盛行,我們都希望可以湊齊自己的履歷如同無限寶石般,但在追逐的過程中又深怕自己沒有能力做到最頂,讓自己有資格去得到那些頂尖的職位,或是被同學們所看不起。
論點到此,我想岔出兩條路線來分論:
一、管院學生的追求
二、就業面的考量(充實履歷)
我先從管院學生的追求開始吧,畢竟就業面那邊我還不熟,我甚至還沒有實習過。管院的焦慮是會傳染的,這點在管院待一段時間就會明白,我們的茶餘飯後的話題,常常會圍繞在別人做的事情:誰誰誰去比了甚麼比賽,得了甚麼獎,或者在其他的社團或營隊等發光發熱。
確實,別人的成就偶爾會壓得喘不過氣,尤其是你把一個神人同學當樣板,或者是把其他人的優點全部都概括起來,變成一個你無法擊敗的概括性他人巨獸的時候,這時就會有那種技不如人的次等感了。
我在大一這一整年的收穫,就是我不會再把其他人視為一個整體,然後去憂鬱說其他人怎麼都那麼屌阿我怎麼辦之類的,讓自己陷入完美主義的漩渦中。
其實我真的不在意
最後世界會變成怎樣
這一切 全只是為了 我所深愛的你
學會正視害怕的事情是重要的。到底哪些東西是「他人」,而那些東西是「我所深愛的」,我認為有必要進行分類。別人的眼光是會壓死人的我想,在剛進大學時會想要大展身手,目的就算不是受到他人的讚揚,也應該是受到認可吧,學會融入在人群之中,讓自己的社會性攀比在管院的生態上,默默地就被想像中的他人期望所吞噬了。
我自己是發生過一些事情啦。這些機會對我來說是難得的,只不過到了後來,我知道我真的沒有辦法讓每個人都對我有高評價,那樣子真的是他媽的會累死,我在乎的,就只有「我所深愛的人們」,包括我的交友圈(請注意:你可以完全掌控這個交友圈的大小和狀況),我喜歡的那些事情,一樣喜歡那些事情的夥伴,Maybe伴侶/愛人(我不知道,我母單),Maybe家人(95%以上的情況,請不要把家人看得太重要,他們養育你,但不應該在未來的路上限制、情勒你),還有最重要的,自己。
在注重攀比、社交的管院,請注意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你可以擁有喜歡的東西和不喜歡的東西,如果管院裡面那些title是你追逐起來會累得,真的追上之後也不一定會喜歡,如果可以的話,請在大學四年中找到那些追逐起來會感到愉快的事情。不一定有,但是可以進行比較。
我對於那些以利特行為,主要的觀點就是:我參加這個比賽,最重要的是察覺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裡,我在過程中有沒有想要以此為志向,阿如果沒有的話就算了,競賽中可以拚到底,但是不要把人生也拚下去欸。同樣的道理也可以放在那些看起來很酷的活動、企業參訪,還有最重要的實習等等。
如果把這些以利特行為,看作是跟同學之間的較量的話,那也太沒意思了,這樣的話拚也拚不完,實習和攀比那些神人也是做不完的,一味去追逐這些咚咚只會陷入焦慮之中,不如把管院裡面遇到的每個機會都當作一個小驚喜,反正輸了也不會怎樣,能夠贏的話是最好,但是贏的人就那幾個,如果輸了,沒有辦法寫進履歷就一味否定那次的經驗的話,那就沒有意義了欸。
以我的例子來說,雖然我沒有去參加到ATCC(隊友在報名前一刻取消了),但是我長期去追蹤、幫助我的朋友組成的隊伍,他們很有實力,能力齊全,最後在六十個隊伍裡面拿到了第二名,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開心,但是在參與的過程中,我覺得這不是我喜歡的東西,同學也有察覺到這一點,所以這次的經驗就不限於履歷上呈現了,而是有內化成自己的東西。我自己是很挑剔啦,後來還有GIS Taiwan的經驗,讓我察覺到穿西裝打領帶,開party或是講英文、討論要怎麼樣拯救全人類的事情,做一些政治正確的Propoganda也是完全不適合我的,欸有察覺到這件事情的我賺爛了。 反正我也不在乎其他人對這個活動的評價,這些他人的評價最多可以佯裝在某個活動的報名表上,剩下的就是以自己為準,我在乎的只有我所深愛的人們。
在管院的一年中,我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資料分析,在商管程式設計中我對於資料分析領域產生興趣,最近也努力對DAC的入社面試進行準備,我發現過程是快樂的,欸那就血賺。
我對於我的財金系同學,只有大概的分成我所深愛的人們,和那些我比較不熟的人,我在乎的人們,我願意花最大的力氣希望牠們成功,我可以成為他的後盾,剩下的人就祝他們好運。阿自己呢?老實說我是躺平主義者,我只想看到其他人成功,而且私底下,我也私心覺得我的未來不會太差,因為我有喜歡的東西。如果之後都往一個喜歡的路上去鑽研的話,那麼就不用完全面對那些龐大,茫然的管院焦慮怪獸。
那些揣著刷履歷的心態來玩比賽的,才會認為那些活動是刷履歷用的,我們必須要汲汲營營的去累積他嗎?我是覺得不。
這時我們推回來第二點,就業面的考量(充實履歷):剛剛到現在我都還沒有提到業界的看法,我的想法還是比較簡單:雖然陳明賢教授所提到的那些職位真的很香,但是我們並不一定要去追逐那些夢想,那些頂尖的位置老實說可遇不可求,我覺得一定還是會有運氣的成分在(甚至占大宗),但是退一步說,當我們放棄跟同學追逐那些看起來很讚的位置之後,還是有很多機會的,我們頭上頂台大財金系基本上就能夠養活自己,如果再多一點的話就更不錯了,而那些最頂的我們留給緣分。刷履歷的時候,或許我們真的刷不贏系上那些大神,但是裡面內容的精采程度,我們往往都低估了。就算我們真的不去刷履歷,不想要去追逐那些美好的幻想,我們老老實實地讀完財金系的所學,也絕對是餓不死的。我完全尊重那些準備好考國考啦那些被其他財金系的人認為是窩囊廢的事情,我搞不好也會是其中一員,我只要能夠讓自己過得更開心就好了。
欸最後回答可愛學弟的問題:穩穩讀完全沒有錯,想要玩一些東西也沒有關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意。陳明賢教授的那種理想確實宏偉,但是聽聽就好,不一定要真的跟他們一樣。
你是擁有選擇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