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110–1 簡報設計與表達 葉丙成
這是我最後一次在線上公開評論。未來只要想發表意見,我都會來這裡,
以下心得為個人的一己之見,雖然力求完備,但仍有偏頗及疏漏之處,請曾經修習過葉丙成教授的「簡報製作及表達」課程的同學另行補充。以下文極長,請斟酌閱讀,但對於教授褒貶不一的評論,我可以提供親身的經驗,再請大家自行判斷是否要修這門課程。
1. 課程類別:通識課程
2. 課程名稱:簡報製作與表達
3. 授課教師:葉丙成
4. 上課時間:三ABC,但有時候會拖十幾分鐘到快十點。
5. 修課時間:110–1
6. 私心評分:
最重要的評比:
認為GPA應該是「一分努力一分收穫」:沒有
認為過程是風景 GPA是結果的明信片:◆◆◆◆◆◆◆
甜度:◆
涼度:◆
想要「做好」簡報:◆◆
想要「講好」簡報:◆◆◆◆
覺得自己有理想、懷抱初衷,有非做到不可的目標:◆◆◆◆◆◆
覺得自己其實跟隨現有體制好像也不會怎麼樣:◆
不會美術:◆◆◆
不喜歡把自己赤裸的被丟到人群中央檢視:◆
覺得人生就是要越級打怪,讓所有人被你打敗:◆◆◆◆◆◆◆◆◆◆
(BTW,你不會在這門課得到美編簡報的技巧,葉丙成教授的簡報都是黑底紅字,毫無矯飾。)
以下我會以我觀察到的現象講述我在這門課所觀察到的經驗。首先,我以比較重要的作業區分成3個區段,之後還有餘力的話我再繼續補完其他注意事項。
1. 動畫大賞:
懶人包:「嚴格限制只能使用PPT」、「利用PPT內的轉場效果製作三分鐘的影片」、「分數由網路點閱率決定」以及最後一段提到葉丙成教授永遠過度理想化問題,只求改變不看改變的癥結點的缺點。
評分方式:同學互評35%,網路聲量35%,NGO評分30%,換句話說,老師或助教等專業(至少中立)分析完全不在評分的標準之內,靠的分別是人脈/人脈/投其所好。
在進入正題之前先討論同學互評。這個部分要求我們針對五個面向回答,經由旁敲側擊的詢問,助教完全不會理會你評分是多少,評分也是匿名的,除非你的建議有攻擊性被投訴才會去調查。所以你想要靠給其他人低分來獲得相對滿足感是完全OK的,而且占分比例頗重。
這個工作讓隨機三人一組,在參訪自選的NGO非營利組織後,在兩個禮拜之內,產出一個三分鐘的動畫,其中第一周是內容大綱構想以及分鏡表製作,第二個禮拜才開放製作動畫,如果版上有曾經製作過動畫的同學,應該可以知道這絕非易事。大家可能會想,我們怎麼可能用那些基礎的PPT轉場效果製作出動畫呢?但是遺憾的,對,就是這樣,我們不能使用線上的素材,需要一筆一劃的利用PPT內建的功能,例如編輯內建圖形的形狀、比例等等,「捏」出各種人物及場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簡報課正課之中完全沒有提到這些東西應該要怎麼做,在製作動畫的過程中,葉丙成並沒有選擇指導我們一些對於一群動畫新手來說應該要了解的技巧,而是邀請了一個專業動畫家,告訴我們「要用心來尋找生活的點點滴滴」。雖然他的作品令人驚嘆,但是當時我的想法是:「好喔,謝謝你的表演。」接下來的課程,我大概也以這種心態「欣賞」台上的人口沫橫飛。而所謂的「助教課」,他們花了1個小時來講述一些PPT基本的操作方式,整體功效不及同時長的papaya電腦教室。
我在過程中,大致上以繪圖板構築角色,並且全程套用轉化效果(及部分其它轉場效果,譬如指定路線設定以及扎眼效果等) ,設定時長,並且加入音效,匯出,過程看似簡單,但是也花了不少時間。然而,我認為這樣子的歷練是沒什麼用的,雖然可以熟練部分簡報工具的應用,以及「組成群組」的重要性,但倘若要我將這些東西教導給國中小學生,他們應該也可以得心應手,整體來說就是一個重複性的time-consuming程序。當然,無可否認的,還是有很多優秀得作品,但是那些人可能具有電繪基礎,也有可能在邊際效用低的時間區域內不分晝夜的努力,我給予全然的尊重,也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
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在次周的課堂上,教授問了台下三個問題:
請問你是否有在這次的作業中學到簡報技巧?全班舉手。
請問你是否覺得你完成了一件對NGO來說有意義的事情?全班舉手。
大家都舉手了欸,那麼有人覺得你做的東西沒用的嗎?只有我舉手,獲得助教的碎嘴。
(以下這段是逆風劇團的業配) 他們以近乎無限的同理心,接納了那他人眼中無藥可救的青少年「混蛋」,他們認為:如果可以成為一個好人,誰又想要變壞呢?這些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們,或許並不是自願成為壞人,而是有些先天上的劣勢,加上某個交叉路口選錯方向,就此墮入深淵。逆風劇團認為,與其讓他們在幫派和感化院、少年法庭之間徘徊,不如創造一個具有歸屬感的地方,可以讓他們擁有情感上的連結,無論是用戲劇的方式還是其他,逆風劇團都能夠幫這些「不良少年」們找到人生的定位,創造價值。
我完全承認我負責的非營利組織 — 逆風劇團,是極度優秀也極度需要幫助的頂尖非營利組織,然而我不認為我做的垃圾影片可以幫他們創造價值。懶人包有機會,(懶人報是以六頁slide的空間簡述組織,內容求多而精緻)。但是絕對不是我現在在做的東西。
歡迎還堅持住的同學來看重點,然而,這份作業(未來的幾份也是)的評分方式是「同學互評」和「網路聲量」,意思是我的成績和我的作業的點閱率、按讚數成正比。我看到那些社會資本豐富,有很多朋友可以幫她衝點閱率的同學快速地衝高點閱率,但是自己的人脈就沒有那麼好,我也不好意思大張旗鼓地去去宣揚這份其貌不揚,也沒有價值的作業。助教也說最後10~20%的人會拿到C(評分方式等等會講到),我彷彿感受到在社會的眼光裡自己錯了。
後來,我由於上課不專心,被教授抓去小房間約談,以下是節錄的重點:
1、 動畫大賞(以及簡報大賽)會有高佔比的「網路聲量評比」,是因為他相信我們一定會乖乖地將這些自己做出來的影片給那些「真正需要這些資訊」的人,也就是說,我要去找到一群8+9(我的母校私立治平高中很多),給他們看這些我們做的這些影片,並且,葉丙成認為我們一定會這麼做。然而,我所認識的修課同學,皆表示他們沒有這麼做,而是利用人脈在宣傳。
2、 簡報課的目的並不是要我們「跪舔」,而是想盡方法符合對方的喜好的同時,達到「傳遞自己簡報中想表達的想法」的目的。所以,無論在這份作業,或是簡報大賽(在四個主題內選擇一個主題,花6分鐘竭盡所能傳遞思想)、龍門國中簡報比賽(在龍門國中一年級的班級之中,花6分鐘竭盡所能的傳遞你在大學學了甚麼)中,他都希望我們都會講自己最想要講的東西,為正義發出聲音,並且不應該在乎結果如何,因為重點是「打破過去的自己」,而不是結果以及他人的反應,GPA更是不重要。因此,他也完全認為我們會照他的想,像是龍門國中簡報比賽中,他認為我們要去講你的所學之中,你最喜歡,最應該被他人了解的知識。先不論我只是一個小大一根本不知道要講甚麼,我遇到的所有人還是投其所好,介紹科系的趣事,而電機系的同學幾乎都講酷酷的機器人。
3、 甚麼是跪舔?我只是投其所好,並不是百般依順,所以這不算是跪舔。
4、 他想要把課程變成只分PASS跟FAIL,但是沒有辦法。他說:我也知道GPA對大一的新生來說看起來很重要但是blablabla(重複上述的觀點),跟你說去年有一個醫學系的學長雖然最後拿C,但是他在過程中學到很多,之後再也不重視GPA了blablabla。
5、 我跟他說:我其實沒有那麼遠大的理想,現在檯面上能夠看到的佼佼者都是倖存者偏差的產物,而像你有辦法成功的創業,獲得高額收入名利雙收的例子屈指可數,成為了創業家和高中生的role model只是隨機騙局的巧合。他認為我的眼光太過狹隘,在這所頂尖的學術殿堂,我們的資源比他們那時候多很多,所以只要有想要做到的事情就應該要衝看看,而簡報是他(我們)成功的手段之一,為了獲得這個明明很重要但是沒人注意到的資源,我們應該要盡全力去學習而不是像我在忙其他的事情。然而,機會就是這麼多,我仍然相信運氣的重要性。
6、 沒有夢想那麼人和鹹魚有甚麼分別 / 但如果我是一隻魚就不需要淌這灘混水。
7、 最後一個問題:我問,請問你比較喜歡有想法但是運氣不好卻遲遲成功的人呢?還是可以靠花言巧語得到成功但是沒有個人特色的人呢?他想了很久才沒有很肯定的回答前者。
這些大概就是我觀察到的現象,剩下的內容會比較重複,但是對完整課程有興趣的人可以繼續向下閱讀:
2、簡報大賽:
評分方式:助教評分/同學互評/網路聲量,配分忘了
用六分鐘介紹你所想要講的內容,過程中你的信心會不斷地崩塌,重建,過程中你的問題會很赤裸的攤開在眼前,雖然這是正向的建議,但是很多時候都是無意間發現,阿幹原來自己那麼爛,基本上一圈的講評過後,大家都重新做了一個,在矯正的過程中,你永遠不會知道這是矯枉過正還是在正確的道路上,畢竟時間不多。我做了三個版本,最後一個版本並不是最好的。評分仍然包含網路評分。
由72人之中選出12人進行開放大眾進場的複賽,能夠進複賽的人大概都A以上。
3、龍門國中簡報比賽:
也會有排演,一樣是信心的構築及毀壞循環,並且要想想要講甚麼才會獲得國中生青睞。我失敗了。比賽分為初賽、複賽及決賽,初賽6分鐘,其他7分鐘,評分方式為國中生投票,看到這裡大家應該可以猜到會發生甚麼事情了,於是我以一個他說的故事做為結尾。
「有一組科展的學生,明明做得很好但是被刷掉,葉丙成教授幫他們求情但是失敗。結束後,教授把他們帶到小房間,跟他們說這就是現實,要轉念,要善解。然後一年之後,他遇到同樣的事情,被自己的文字治癒。所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習慣,要轉念,要善解,要持續進步。」
記住,你定義你是誰,而不是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