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鳶時事 — 美元走強的「厄運循環」
撰寫前提
- 之前在寫新聞的時候,我針對這個事件寫了一篇短文,但是我發現我其實搞不懂其中的道理,就特地在開一個專欄來討論這件事情了。
- 這是一個持續性的事件,最近有比較好一點,但是整體趨勢仍在,之後也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所以就來打個文章和大老們交流一下
- 不會有錯字。
What I type in levelup_0887(我的經濟學粉絲專頁)
根據財經作家杜瑞克的理論,美元升值將衝擊全球生產活動、拉低原物料價格,導致全球金融狀況緊縮,衰退的貿易市場使美元需求增加,讓美元繼續升值,就是厄運循環。
多數跨境貿易仍以美元計價,是製造業的決定性變數。回顧歷史,美元走強往往對世界經濟造成廣泛打擊。此外,居高不下的CPI和未觸頂的利率將使此循環繼續發酵。
Circumstances
- 美元4~6月的升值幅度為4.5%。資金因被較高的軸心貨幣收益率吸引而流向美元
- 美元指數目前高居20年新高點。過去一周,日圓兌美元寫下24年新低,歐元兑美元更跌破一比一平價(美金比歐元還要貴),是2002年來首見。
- 雖然歐洲央行(ECB)至今仍未升息,導致歐元兌美元匯率貶到1.05元,觸及5年來新低,今年歐元已貶值7%。不過,歐洲央行董事會成員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坦承,正「密切監控」歐元貶值對通膨的影響。
原因&影響
- 美元升息,讓人們在美國儲蓄的利潤增加,使資金流向美國。但是,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也會施行類似的升息政策,所以我不確定這個的影響有多大。(而且這個理論對我來說有點偏理論。)
- 美元升息 → 美元的購買力相對增強 → 通貨膨脹狀況減低。 然而,匯率是相對的,如果通活膨脹狀況預期減低,但CPI還是9.2%的話,那代表更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經濟環境相對脆弱的新興國家的通膨率將會更為劇烈。
- 美元在全球市場也具有特殊地位。動盪時期**,投資人認為以其計價的資產較安全與穩定**,因此往往湧入購買軸心貨幣,推高美元價格。舉例來說,2020年3月疫情爆發之初,市場崩盤時美元飆升。
- 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裁員20%,側面反映出加密或幣仍然受到現在的狀況所影響。
- eToro全球市場策略師萊德勒(Ben Laidler)估計,由於美元走升,今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盈餘成長率減少5%,相當於損失1,000億美元;根據S&P Dow Jones Indices,營收多半來自海外的企業,相較於美國境內的企業,股價表現更糟。
About 新興國家的衝擊。
- 全球貿易交易大多以美元結算,美元升值將導致其他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按當地貨幣計價的進口價格隨之提高,將加劇各國的通貨膨脹。
- MSCI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指數4~6月貶值了約4.5%
2. 各國多以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幣種,若美元持續走強,各國外匯儲備將會被消耗for維持匯率。
E.g. 印度盧比兌美元來到歷史低點(1:79)。該國自2月起外匯儲備減少,可見印度正在實施買入盧比、賣出美元的阻貶政策。
3. 增加償還美元計價債務的負擔。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顯示,新興市場國家的美元計價債務達到4.2兆美元,在10年裏增至2倍。(要賺更多錢才能還一美元)
- 黎巴嫩、斯里蘭卡、俄羅斯等國已爆出債務違約,還有十多個國家正面臨倒債風險。接下來,隨著聯準會升息短時間內看不到盡頭,只怕會有更多斯里蘭卡出現。
4. (這是利率本身的問題) 提高借款的利率負擔。美國貨幣緊縮和美元升值使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問題加劇,造成經濟上的非對稱風險。
匯率戰 (reverse currency wars)
為了抑制通膨並跟上升息步伐,多國央行實施緊縮性貨幣政策,追求貨幣升值。
首先先來介紹甚麼是「匯率戰」,這個其實我在「致富的特權」一書中介紹過,簡單來說就是各國盡力追求貨幣貶值,讓自己家的貨品擁有出口優勢,變的更便宜。
台灣超會玩這種匯率戰,在1980到2010之間,我們為了讓匯率降低而瘋狂增加自身的外匯存底,讓我們的外匯存底變成全球第五名,並且讓中央銀行的盈餘繳庫成為全國收入的一大挹注。然而,一味的貨幣貶值也讓國民的收入相對應縮水,損害人民的購買力,GDP下降(雖然PPP調整GDP我們贏南韓,但是我們出不了國)。我們也被美國盯上,成為匯率控制國之一(美國本來要跟中國打貿易戰,所以祭出這個懲罰,沒想到台灣的匯率控制情況比中國還要來的更兇。)
同時,匯率戰也會增加通膨的壓力。如果債務以外幣計價,貨幣貶值會使該國所要償還的國際債務的利息實質上增加,並可能使外國投資者望而卻步。而當所有國家都採取類似的策略時,就會形成某種意義讓的保護主義,國際貿易下滑,全盤皆輸。
反向匯率戰
而反向匯率戰就是現在在玩的,主要的動機來自於通膨的壓力以及升息帶來的恐慌,基本上優缺點互換就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外匯存底的部分,玩普通的匯率戰可以無限制的增加外匯儲備,但是如果玩反向匯率戰時,外匯存底可能就會見底,直接GGWP。
有趣的是,華爾街日報指出,在這場拉抬本國匯率的「反向匯率戰」中,亞洲央行根本鬥不贏美國。這是因為美國帶來的影響力還是太大了,全球的經濟波動仍然以美國老大哥的狀況為主,而且前面有提到過美元身為軸心貨幣,投資人更偏向於長期持有以避險(assume美國不會倒),所以,亞洲央行最多只能寄望本國貨幣能有序貶值。
目前美元升值對亞洲各國貨幣造成的壓力並不平均:印尼盾今年來對美元貶值4.8%,馬元貶5.9%,泰銖貶7.7%。
反向匯率戰有望抑制通膨,卻伴隨代價與風險
《彭博》2月曾編製模型,如果美元指數在第2季升高10%,能使通膨率降低0.4個百分點;如果歐元升值10%,歐元區通膨率的降幅甚至更大。所以是具相關性的。然而,匯率如果上升的過快過猛,使境內出口業者受到衝擊,也是相當危險的。各國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厄運循環
若美元價格升高 → 阻礙全球的製造業(因為國際貿易大多仍以美金為計價單位,若美元升值,則代表自己做出來的東西的價值變低。) → 壓低大宗商品價格(本國貨幣購買力變低,而美元購買力增強,讓進口產品變便宜,進而抑制國內物價。) → 傷害全球貿易 → 經濟狀況變的更差 → 帶動美元續揚。
- 多數跨境貿易仍以美元計價,是製造業動態的決定性變數。
反思心得
外匯戰場是一場零和博弈,而且就算是贏家也贏的不光彩。
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策略師拉斯金(Alan Ruskin)說:「每個國家都想贏,但這在匯率世界中不會發生。」
其實沒有欸,升息這一針打下去好像就這樣了,’就看看世界甚麼時候會適應(重返的)高利率,創造新的秩序。
如果想要看到我的更多文章,請記得按下訂閱按鈕,以看到更多黑翅鳶的台大記事,謝謝!
Resources
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stockforex/49106-2022-07-07-05-00-20.html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focus/blog/30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