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調查導論一(05班、胡植慶教授) 期末報告 _ b10703049柯宥圻
目錄
★ 1. 封面
☆ 2. 各式自由發揮 (詳細分類在此大項後的小項分區)
★ 3. 超級火山噴發
☆ 4. 對於地質野外調查導論一課程的各種建議與指教
20240618補充:這門課的課程包含20%校園岩石巡禮(學習單)、20%在出去玩的四天中的三天晚上,要寫去參訪的地點相關的知識與問題,30%這一份報告(期末報告),30%期末考。這一次的期末考在ntu cool上面考,老師給了1整天的時間來讓我們回答,所以理論上可以抱團回答但是不建議,考試內容涵蓋了行前訓練的內容、四天過程中老師提到的所有內容,以及課程補充資料等等,建議大家把行前岩石巡禮學習單和出去玩四天的學習單留起來,然後老師上課的時候也可以做筆記或錄音,會有所幫助。
行前訓練包含星期六一整天講課和星期天下午的校園岩石巡禮,都有點迷,星期六的課程就是瘋狂講一整天我背也背不起來的東西,禮拜天則是在超大太陽下面看各種我其實分不出來哪個是哪個的岩石,還要在台大校園裡面走動,去觀察一些東西。建議大家分組的時候盡量跟助教走一起,助教解釋的會比較清楚一些,也可以多詢問學習單上面的問題,因為這種岩石的東西聽一次真的背不起來甚麼是甚麼,大家都說石頭的紋理結構節理不同,但我怎麼看都是一樣的QQ。
出去玩得每天晚上都要寫學習單,內容是在景點裡面有提到的內容,但很多需要推測和通靈,對於地震的影響有時候網路上查不到需要通靈,這部分有點不推。(森多概的報告幾乎都可以查GPT,但是地質調查的題目很刁鑽),我最後三天的成績拿A-、A、A-
其他的成績等地都沒有公布,但是重點來了,最後拿A+欸! 我有聽說過胡植慶老師開的05班的給分很不錯,但沒想到這門課能拿A+,還是蠻開心的。
一、封面
地質調查導論一(05班) 2024/04/26~2024/04/29
左圖:在池上大坡池的漂亮畢業照。雖然褲子很髒然後我很胖。
右圖:小組跳躍合照,雖然多出了一個人,是為我們小組成員的女友。我是右三,忘記紮衣服肚子漏出來那位。
二、此次旅程的各式內容
A. 課程簡介以及此次行程
B. 行程第一天
C. 行程第二天
D. 行程第三天
E. 行程第四天
F. 花絮
Z. 總體心得
A. 課程簡介以及此次行程
大家好,歡迎來到X調查。 2024年4月27日,那天是個星期六,台灣大學地質學系的胡植慶教授,帶著39名修習「地質調查導論」的學生,來到了花蓮縣瑞穗鄉。 (假設到花蓮的時候大地震的話這篇可以拿來用)
適逢20240403發生了規模7.2的大地震,蘇花公路多處坍方,大客車無法通行(雖然後來有搶修成功),且花蓮市區受災程度大,故本次課程將無法前往台灣的東北部及花蓮市區,只會在未受影響的花蓮南部及台東活動。所以這一次的地質調查導論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搭車搭最久的一次,這四天的體驗大多數都在搭車和趕路間度過,還有在房間發呆聊天。對了,這次出門是只有05班出門,所以是屬於小班制教學(40人),01班到04班是一起出去的,所以是160人一起聽演說,會比較多認識的人,但也比較有可能聽不清楚內容。
我是靠加簽上的,可能是因為資訊傳遞的落差,所以在場加簽的時候總人數甚至不到預定要加簽的人數,所以在現場的人都可以成功被加簽,熱門程度遠不及於森多概。(但我玩回來後也確實認為森多概>地調,我有空的時候再用一篇文章分析裡面的課程內容並分析原因。)
感謝這門課讓我想起來在遊覽車上有那麼痛苦,每天都覺得快吐了na… 然後深刻地感受到在車上睡覺只是一種快轉時間的模式,而完全沒有休息的作用。
Day 1 : 天氣狂風暴雨; 台北-石岡壩(約40分鐘)-921地震園區(約45分鐘)-南投午餐-墾丁旁邊的一個海灘看龜山和墾丁台地(約20分鐘)-墾丁晚餐(有料)-墾丁住宿
Day 2 : 天氣陰;墾丁-台東阿朗壹古道起點看南田石(撿一顆就要罰500萬,約10分鐘)-利吉惡地(約半小時)-鹿野高台(約半小時)-池上市區便當午餐(45分鐘)-池上大坡國小(約一小時)-瑞北溪(約一小時)-晚餐-瑞穗溫泉旅館。
Day 3: 天氣陰晴不定;瑞穗-石門洞(1小時)-石梯坪(1.5小時)-長虹橋(20分鐘)-午餐-八仙洞-三仙台(1小時)-小野柳(1小時)-晚餐-池上住宿
Day 4: 天氣我不知道,反正我都在車上 台東-高雄月世界(1小時)-高雄午餐-台北(5:45抵達)
我真沒想到可以那麼簡單的環島兩次,真的是大開眼界,應該也刷新了我搭車的紀錄。如果怕暈車的人真的要先想辦法選到前面的位置,然後準備可以讓你保持神清氣爽的東西,不要妄想可以在車上做很多事情了,至少我做不到。
B、野外調查第一天
這幾天就第一天天氣最差,路上也有塞車的情況,也有一些小插曲發生(像是有人睡過頭所以搭自強號趕來和我們會和之類的),所以形成有點小delay到,月世界移動到第四天,到了墾丁也是已經傍晚了。
B-1. 石岡壩(地震災害觀察)
左圖:倒塌的石岡壩,由於這個壩剛好橫越了車籠埔斷層的兩端,所以呈現了高低落差。倒塌的部分在上盤,通常上盤會有比較嚴重的受災情形。右圖為受到擠壓的水管,將鋼鐵製作的水管壓到不成管形。在這裡,同震位移來到了5公尺,水平則為8公尺,題目則是要透過倒榻的壩體來計算位移量。
如果走道壩上,可以看報壩有弧度,然後有一部分危險不讓人通行,這就是地震的影響力。三義從原本應該是南北向,但是地震時截切出一條東西向之前沒有觀測到的斷層。面對河床,左邊是上盤,右邊是下盤。另外在這裡也有提到說梅山地震和花蓮地震等知識。最後我還是不知道這個倒塌的壩體要怎麼估算出移動量,聽朋友說要用三角函數,但我是文組欸,哭。
B.2 921地震教育園區(地震調查)
921地震教育園區位於臺灣臺中市霧峰區,是全球罕見的自然科學活教材,完整保留了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的921大地震遺址,並以地震科學、防災教育、文化資產保存等面向進行展示和推廣活動。園區內包含地震體驗館、倒塌校舍、防災教育館等設施,讓民眾可以深入了解地震成因、防災知識和歷史文化。看到倒塌情況嚴重的校舍和隆起的操場,再看到具有環保意念和地震相關主題的紀念館以及地震工程教育館,讓人不僅感慨道幸好這次的地震發生到凌晨所以沒有學生在那邊遭受到驚嚇,也體現出了我們在生態脆弱的地層中展現出的韌性。最後,請大家避開斷層。
老師在這裡問說「狗、聖誕老公公、完美的女人、完美的男人一起去按電梯,誰會去按下按鈕?」答案是狗,因為其他三個不存在,就像是地震預測是不存在的一樣。
(十分中肯 可以當作人生座右銘)
(蠻有道理的 生活中很常會用到)
(普普通通沒啥感覺)
(沒啥邏輯 但有一點點道理在)
(狗屁不通不知道哪個sb發明的)
所以主要的講究目標是完美的地震預測是不存在的,就算看起來有一些規律,舉例來說我們可以預測該時段的震能存量,以及甚麼時候比較接近於地震爆發的臨界點等等,也有人預估下次集集發生大地震的時間是836年,但是這些都只能夠是粗糙的預估。
鑑於不少民眾在網路上預測地震,引起眾人質疑此舉違反《氣象法》,氣象局在官網公布「違法發布『地震預測』」4大要件,分別為「發布者非中央氣象局」、「使用地球科學相關知觀測資料」、「對大眾公開發布」、「發布內容非屬學術討論用途」,氣象局表示,要同時符合這4大要件才會違法。至於以個人感官、耳鳴、動物行為、星象占卜或神明指示等方式預測,及不是對外公開發布,如私人談話、封閉的社群平台等,則都不在《氣象法》的規範中。不過氣象局提醒民眾,雖若沒有符合4大要件則不違法,但若散布謠言、影響社會秩序者,仍會被《社會秩序維護法》規範。
老師透過手繪版來介紹可能的地震預測手段。
我們有五分鐘的時間參觀地震工程管,時間剛好可以體驗地震時土壤液化發生的原因,並且呼籲大家不要亂抽地下水。
B.3 龜山與恆春台地(抬升地形、高位珊瑚礁)
在吃晚餐之前,我們花了20分鐘的時間到了一個不知名的海邊參觀當地的高位珊瑚礁地形。
左圖:貝殼類遺跡,右圖:龜山(地層隆起),中圖:高位珊瑚礁布滿了石灰岩洞穴以及隆起的珊瑚礁岩塊,具有保存和學術研究的價值。 恆春台地是一個長而平坦台地,在這塊地底下有一個泥岩灌入所以抬升的地形,泥岩中有甲烷(所以當地也有水火在一起的奇觀),所以流體會帶動岩層提升,所以上面會有珊瑚礁。也因為靠海岸的抬升量較高,加上經過了斷層,可以看到這些珊瑚礁離現在還年輕,透過C14定年,可以知道巨大幅度的提升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情。
參考資料: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1885
B-4 墾丁飯店
沒什麼好說的 有游泳池,但是應該沒人會去游泳
理性飲酒,不要腦衝買鞋全家福的鞋子,理性飲酒。 btw今天應該是你唯一一次可以出去玩的機會
C、野外調查第二天
c-1. 南田
在睡死之後,來到了南田短暫停留。我基本上還沒醒就回到車上了。
這個就是如果亂撿的話會罰500萬的南田石,這個是屬於變質砂岩,其中有石英芯脈,相當罕見。由於在高溫高壓下會溶解,石英會移動到石頭的縫隙中,因為這裡屬於兩個板塊之間的隱沒帶,所以變質程度和山的高度都比較高,同時溪流很小,所以磨損程度不高,可以看到石英脈在南田石之中。簡單來說,原石種屬沉積岩中的硬砂岩,因早期地殼變動時崁入了石英,而形成黑白色相間的圖形。
c-2. 利吉惡地
左圖為鱗片狀構造,右圖是光禿的山(雖然還是有一點樹哈哈,月世界是真的半個都沒有)。利吉惡地相對於高雄月世界來說,雖然都是惡地地形,但是很多部分都有所不同,這些不同我會在第四天的月世界的時候再詳細說明,但我個人感受到的最大差別就是這裡幾乎沒有開發痕跡,連廁所都沒有,只能去隔壁賣地瓜的阿姨借一次十元。
利吉地質公園上面寸草不生,在這個混同層裡面,歐亞板塊代表中央山脈和菲律賓海板塊代表海岸山脈的物質,會在這裡相遇並混同,最後捲入無盡的地函深處(被捲死了)(我也是)(恨同學)。高雄月世界的成因是純粹的堆積與沖刷,利吉惡地是弧前盆地底部的沉積物,弧前盆地在板塊推擠過程中逐漸關閉,這些沉積物就被逆斷層擠上地表,並且夾雜各種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一定要有這九個字,老師強調多次)的外來岩塊,其內的泥岩填充物非常混亂,具有複雜的錯動與剪移,具有相當程度的變質痕跡,同時透過地質槌敲擊該處可觀察到剖面上具光滑亮面的鱗片狀葉理,顯示曾受強烈壓應力剪切作用。這裡不建議爬山上去,不僅會破壞景觀,還會讓你的鞋子褲子又髒又黏,不要問我為甚麼我知道。礫岩主要來自中央山脈
c-3. 鹿野高台
來到了風景遼闊,視野極佳,同時還有好吃的冰淇淋的鹿野高台了,這裡以及河階下層的龍田村是我非常喜歡的地方,深刻體現了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好地方,之前來都是騎腳踏車的時候騎上來的,很陡很累,但是現在可以搭車上來,開心。
鹿野高台是由沉積物的量變化所造成的堆積河階,因為我們可以觀察到數次間歇的抬升,來自於侵蝕性的河階。,長年不斷的河水沉積與侵蝕作用造就了階地的形成。斷層南段切過鹿野鄉河階的兩段低位階地,在龍田聚落中可以看到高十數公尺的反斜斷崖,而下位階面反斜崖也有五公尺,這種和河階傾斜面相反的斷層可以知道他已經侵蝕成為侵蝕行的斷層線谷。
河階的形成,來自河流的「回春作用」,起因為河川階段性的急速下切,加上當地地盤抬升,增加了河川下切能力。原來的河床如果沒被侵蝕,則保留其平坦河床的特徵,但下切處又有新的堆積物,形成新的河床,於是階梯狀的地形就產生出來了。
資料來源:http://www.geostory.tw/taitung-travel-garyking/
c-4. 池上大坡湖
這是我新增的景點,吃午餐的時候順帶過去看看楊牧最喜歡的大坡池。這裡沒什麼好說的,但是真的很漂亮。
漂亮的農田和湖泊。
傳說中的池上便當,但是有點貴。但是米很好吃。
c-5 池上大坡國小
大坡國小現在還有招收學生喔!
大坡國小是全台灣最「好動」的國小,由於潛移斷層緩慢釋放者流量,導致這個在斷層上的國小每年都會移動2到3公分,其中有一個溜滑題會隨者板塊的移動而長高,增加斜率,所以這個溜滑梯會越來越好玩。因位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地震後便能明顯看見斷層走動的痕跡,踩在底座的水溝兩邊,剛好兩腳橫跨兩個板塊,所以我可以一腳跨越兩個板塊,是一個非常酷的體驗。
由於此潛移斷層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能量,所以會慢慢的滑動,這樣的構造在這個國小介紹牆有清楚的解釋。研究此地層的法國人安朔葉教授在這裡待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將生命致力奉獻在池上斷層的研究中,並留下了各式手稿以及紀錄,非常的值得敬佩。
值得注意的事情是,這樣的能量並不是不斷沒有變化的能量釋放,而是乾季和濕季有比較大的差別,後者時期的移動速度會比較快,這樣的移動也不會永久持續,但是現在還是能夠持續的關注到。我深深敬佩他如此不遺餘力的研究池上斷層,讓臺灣的斷層登上國際。
c-6 瑞北溪
這裡可以說除了地質調查的學生以外根本不會有人來到的地方,而來這邊的原因是這裡有許多不同的石頭,有機會可以找到寶石,但是我在這裡做的筆記不見了,所以我有點忘記我可以找到哪些石頭,我只記得這裡的變質程度很高,同時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礦物,包含一般的片岩裡面最常出現的是雲母(我也只有找到雲母),雲母可以成為閃亮的化妝品內容。第二常見的是綠色的片岩,其中可能找到愚人金,第三種則是黑色的片岩,其中可能可以找到石榴石,他是紅色的八面體,最後甚至可能找到揚起石和角閃石,品質足夠好的話甚至就是台灣玉的原石。瑞北溪流經打馬燕山,因此帶來大量變質岩碎塊,因此可以發現特殊礦物甚至是寶石。
行走時需注意不要拐到腳,更需要蹲在地上不斷把大石頭敲開觀察剖面礦物。保持警戒,記得擦防蚊液,就算找到很酷的石頭也還是不要帶回家吧,會在幾年之後的斷捨離中丟掉。
左圖:漂亮的石榴石
右圖:瑞北溪尋寶。瑞北溪通常不會有水流,只有偶爾下雨的時候這裡才會有水,所以我們才能夠在這裡尋找酷酷的石頭,但是這裡平常根本不會有人來所以雜草很多,蚊子也很猖獗,這裡是最需要小心的一個站點。
c-7 瑞穗瑞峰民宿
因為這裡實在是太屌泡了所以專門做成一個景點來介紹。
聽說這一個民宿是每次都會來的地方,下一段女生可以忽略。
男生住的地方就是如上面右圖的一個薄床墊,還有毯子這樣,四個人躺下去之後幾乎沒有地方放行李和辦公,同時這個床墊據研究應該原本是白色的,是因為太多人使用才變成黃色,不僅不暖而且超級癢,我就算穿長袖長褲睡覺還是覺得非常癢,合理懷疑這裡根本沒有洗過。同時房間裡面沒有衛浴設施和廁所,所以都必須要去公共澡堂解決,雖然這裡的亮點號稱是溫泉,但是這裡的味道非常衝,有一部分是硫磺的味道,但也有濃濃的管線生鏽的鐵銹味,然後上面左圖是這裡的澡堂,我很想要找到一間沒有蟑螂或其他奇怪昆蟲的隔間來洗澡,但是我真的找不到,每一間都有蟑螂,而且水很臭,像是左側就有一隻蟑螂,我是真的不想要在這種黃靖來泡澡啦,第三天有比較正常的地方可以泡。然後水真的很臭。早餐真的很中式。
女生的話不用看,你們住獨立小木屋還有正常有清潔的浴缸,我現在就要大吼大叫。
然後這裡的餐廳充當交誼聽,雖然這裡有NETFLIX和ktv可以唱,但是這裡的昆蟲生態真的很豐富,我的小組在寫功課寫到一半的時候,有一隻蟑螂飛到我頭上,非常的刺激,但是這裡的優點就是可以瘋狂喝酒,VIBE對了的話還是可能還不錯的,然後室外有一個溫泉,適合泡腳,還不錯。
我現在還是想要大破房一次。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nvWPDMDPYr8
D、野外調查第三天
D-1 石門洞
第一站在我昏睡到一半被叫醒,原來已經越過了海岸山脈來到了石門洞,開始了一整天的海邊地質調查。今天早上的天氣原本陰陰的,但是到了下午就會變成超級大太陽,曬傷警報。
石門洞是一個海蝕洞,顧名思義,就是由海浪侵蝕的洞,規模很大,可以給一整個班級的人在裡面聽課。海蝕洞是一個石拱門,稱作是火山角礫岩,由於長期的海浪侵蝕成為海石拱門,並且經過地質抬升, 海水面下降,才能夠在離海邊稍遠的地方出現這樣子的洞穴。同時也有一些貝殼的遺跡。由於這裡曾經受到台生,所以有很多穿孔貝的化石,大地無情的把他們帶離水面,但也造就了一番景象。老師在這裡說了一個笑話:物理學家說1+1等於2,地質科學家說1+1=我不知道,但是大概在三左右吧;地球物理學家說1+1等於甚麼都可以,你想要怎麼樣的答案? (語錄評比)。
助教在爬抬升的玄武岩時順便把卡在裡面的水瓶給撿起來了,浪漫Na。
這裡是石門洞的頁岩,具有柱狀節理,會朝者垂直地面的方向降溫。
當時的天氣。
D-2:石梯坪
走路走最久的一段,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到特別的疲憊,可能是這段可以和朋友聊天,最後還有商店可以買一堆冰棒之類的,我愛冰棒,冰棒愛我,能夠買冰棒疲憊算甚麼。在這裡可以觀察到很多東西,其中主要觀察的也是斷層,斷層有分水平和垂直斷層,我們要判斷他是左斜還是右斜,以及抬升的程度大概如何,我們可以看斷層的左邊和右邊有沒有甚麼斷掉的東ㄒ,像是我們觀察到一條礫石帶,左右差距大約為2.75公尺。
中間的就是斷層,可以觀察這是左移還是右移。
這裡有很多很酷的構造,其中一個就是單面山,單面山最有名的是蘭陽博物館,但這裡的單面山也很有名。從遠方觀察,可以發現這裡有山是朝者一個方向傾斜。指一邊陡峭而另一邊緩斜的山,原本傾斜排列的岩層,其上層岩石較硬,下層岩石較軟,所以會遭受單一層面的侵蝕。這裡的單斜構造是一種特殊的褶皺,導致這樣的原因。
此外,也可觀察到撞擊構造:白色凝灰岩夾帶黑色角粒,成因為火山噴發時將旁邊岩石一同往上噴出,大石塊落下砸入尚未凝固的火山灰,就形成撞擊構造。
這裡也有火山噴發的構造,把已經凝固的火山口岩石再噴上來,掉下來時一起堆積,所以岩層比較亂,同時在掉下來一起堆積的時候,外面的部分比較容易被重新加熱,反而被侵蝕,所以導致看起來像是一塊塊的缺口。老師說這坨掉下來沉積的東西就是從天而降的超大麻糬一樣,很可愛。這個就叫做塑性變形,裏面包圍的大塊岩石是脆性變形,代表當時很熱。
凝灰岩在淺海噴發,或者噴發的湧浪慢慢冷卻,而形成明顯的層理。這種凝灰岩可以看到於古狀的侵蝕構造,這是因為短時間內水流方向不一樣所以導致的魚古構造,這樣的結構比較抗風化。
最後老師留了大概20分鐘讓我們拍照,這裡真的很適合拍照,很浪漫。
看到其他人成雙成對,我哭了,為自己可悲的生活痛哭失聲。
D-3:長虹橋
這裡是秀姑巒溪的出海口,也是泛舟活動的終點。我忘記拍照了,所以偷我朋友的限時動態。
秀姑巒溪中堆積許多巨大的石灰岩岩塊,是來自長虹橋兩側山麓上出露的港口石灰岩(來自奇美地區)。除了觀賞壯闊而且有生物痕跡的石灰岩外,也可以觀察秀姑巒溪的邊蝕特徵,以及曲流、襲奪等已經忘在高中公民的名詞,並且老師提到這裡可能曾經有暫時基準面,也就是湖泊,這讓我想到我的地理都還給老師了。怎麼樣的地質政治可以說明曲流襲奪發生過呢? 就是河階了。
https://www.youtube.com/shorts/Mql-wd8lrVM
D-4:三仙台
第一次來到三仙台,三仙台是因為海平面上升所導致的離岸島,因為有三座山而得名。
此處老師教我們如何找尋浮石、斑狀安山岩以及玉髓。浮石又小又輕,但是助教找到了一個又大又輕的浮石,所以很開心。斑狀安山岩和玉髓也是我們想要尋找的構造,我們被詢問去找足夠綠的石頭,但是我都在玩水就是了。浮石為多孔洞的火山碎屑岩,由於氣孔體積佔70%以上,能浮於水上。另外老師還提到這些孔洞並不直接連結,如果連接的話就不能浮在水上了
此外也介紹了沸石類礦物,長石經化學作用變沸石,其能把吸附的陽離子放到水裡吸附重金屬,還能當乾燥劑。而此處的斑狀安山岩只是長得像麥飯石,由於並未含有沸石,故不具備過濾水質之功能。
把三仙台搞得像是沒有去到的七星潭(?)
D-5:小野柳
小野柳最酷的地方是他的所有地層都是倒轉的。小野柳為由砂、頁岩互層的富岡砂岩所組成,屬於利吉混同層(這裡離利吉惡地只有3公里),但是除了這部分的其他海岸山脈海濱的地方,都是礫岩、泥岩、頁岩等,而不是沙頁岩互層,所以推測這是一個大型外來岩塊。 砂岩岩層的層理分明,同時在小野柳內的砂岩還能看到多樣的沉積構造,包含粒級層、交錯層、波痕、荷重鑄型等,等等會一一解釋。
透過分析小野柳的沉積構造可以發現其岩層是倒轉的,可能原因為這一個大型的外來岩塊在崩落時發生了上下翻轉,或者是因為東側弧前盆地的砂岩體因島弧向西擠壓、剪切的作用,而向西滑落而倒置於利吉混同層中。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樣的濁流岩(砂頁互層)有哪些有趣的構造:
- 波痕:海浪拍打侵蝕而成
b. 交錯層:正常情況下,泥砂會水平地一層一層堆積成地層,而有時後卻會斜斜地堆積,形成的斜紋理有可能是弧線或直線,並且與正常的地層層理斜交,這些斜紋理稱為交錯層。
c. 脫水構造:在高沉積物濃度及快速堆積的環境下,沉積物含有大量的水分,當上方沉積物對其產生荷重時,常發生局部的液化現象而使層中的水分向上逸出。
4. 流槽鑄型:快速的水流的侵蝕作用,使沉積物表面形成一種特殊形狀的凹槽,呈現不規則的排列。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地層都有倒轉,所以真實情況請轉180度觀看。
C-6 東遊季溫泉旅館
這裡終於是正常的地方了,有很大的房間,房間內的衛浴設備也都很頂,尤其是洗髮精很香。同時還有脫水機,還有超大的游泳池和泡湯區,如影片所示。
同時還有一整間很大的便利商店。泳池和溫泉是真的頂,應有盡有,不多加贅述。
大家要去711的話,請走376巷,408巷沒路、408巷沒路、408巷沒路、而且沒有燈。
E、野外調查第四天
痾今天只有一站,而且只停30分鐘左右(還有4個休息站)。
Minecraft遊戲讚
利吉和月世界不同的地方
相同:
- 都是泥岩(沉積岩) 泥岩vs頁岩 顆粒像,但是頁岩有其他物質
- 惡地的工程性質具不透水性,大雨來的時候會形成溝槽,地表逕流,沒有附著的機會,導致地表逕流
不同:
- 利吉層時間很遠且跨度大,可以到1600萬年前地層行程~200萬年前激烈碰撞,因為混同層與弧前盆地的原因,所以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雜質。古亭地區比較年輕 約500萬年前來的,這裡就是單純的泥岩,沒有其他的外來雜質。
- 利吉和深海、海溝有關,而古亭是和遠冰相、前陸盆地沉積有關。
- 利吉構造混同層大大小小不同的外來岩塊,古亭啥都沒沒有在隱沒帶摩擦
- 古亭有砂岩, 沒有經過剪切,比較規則
但是我們就只是很快地參觀、拍照而已,月世界長的都一樣,所以很快地離開了。
非常均質的土山。
這到底是啥啊點點點。
F. 這到底是啥啊
超漂亮的隔壁大飯店,聽說可以參觀,裡面超豪華還有旋轉木馬。
在這段出門的途中,台大學生會會長選舉打得如火如荼
Z. 總體心得
整體來說是一門同時可以出門走走,同時了解台灣地質奧秘的入門課程,上完這門課之後能夠對於台灣地質有初步的認識,老師的講解也相當豐富有趣,助教也對我們盡心盡力,作業的份量也剛好,但有時候有點太難,我地質系的朋友也說這是相當專業的內容,但寫這些東西出來時會有成就感。
和森多概比起來,這裡要走的路比較少,但是走起來的舒適度差很多,而且還有酷酷的地質槌要帶者走,所以還是要有一定的體能要求。
食物:基本上每天的合菜都還不錯,特別點名第一天晚上的全雞和第三天中午的熱情原住民阿姨開的店的南瓜。這部分和森多概不相上下。
衣服:記得穿長袖長褲戴帽子做好防曬防蚊措施,陽光和蚊蟲都很可怕,尤其是第二天在瑞北溪的時候,我朋友被叮得很誇張。
住:住宿點的選擇很怪,森多概第二天住的救難山屋都比瑞穗那間飯店好,但是第三天又很好,大又乾淨還有很多設施,第一天就是一般的商旅不予置評,就是乾淨,但是有一些房間特別大還有浴缸,記得選偶數結尾的房號的房間。而且第二天女生住的地方正常很多還有浴缸,有點傻眼。
行:其實車子還不錯,但是希望下次有可以充電的地方。
體驗:整體來說講解得還不錯,但是有時候老師有點忘記我已經把高中地質科學都忘光光了,有些講解內容對剛開始接觸的人來說有點太難,所以很多時候我要去問助教才可以大概知道老師剛剛在講的是甚麼東西,整體來說可以了解蠻多相關的知識的,而且有問必答,相當推薦。但是大家記得要準時,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遲到五分鐘就直接高歌離席讓兩個學生搭火車回台北的,相當有料,我自己是不敢啦。
這班和另外四班的不同是我們是獨立出隊的,所以人比較少,另外四班會一起出去,所以甚麼東西都會變成四倍,我聽說其他班會因為人太多所以聽不到在自然中老師在說甚麼,小班的話會比較好管控一些,但是認識的人可能就會比較少。 聽其他人說森多概才是戀愛巴士(雖然我是半個異性都沒認識啦),因為森多概在自然中移動的時間會比較多,像是第三天有十公里的賞鳥步道可慢慢聊天培養感情,還有星空、觀星台跟神木等很浪漫的地方可以談情說愛(?),但是地調相對來說這種閒情逸致就比較少,相對的在外面行走時知識密度高蠻多的,其實也沒有麼時間讓你拍照,所以比較適合情侶檔在這樣的長途旅程中更了解彼此,我們這次有兩組情侶,真的蠻甜蜜的。
記得上車前上廁所。
小野柳合照。
月世界合照。
老師講解時的樣子,左圖在921地震教育園區,講解地震的特徵和可能的預警與預測,右圖是石梯坪,講解地層隆起的原因,還有各式侵蝕的構造。老師讓沒有地質背景的我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台灣各種地質現象成因,超讚!
三、超級火山噴發部分心得
我們在台南-墾丁的路程中看了這一個紀錄片。
我想要成為記者秦小姐,因為它具有防患未然的態度,以及想要向全世界的人民宣導這個被政府隱藏但是可能至關重要的「超級火山噴發」。如果他放棄報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情的話,雖然可能可以讓大家度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在災害真正來臨時,毫無防備的人民只會對這樣的超級災害感到更措手不及。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專業的記者應該要有的精神,雖然大家都覺得他是個瘋子,明明機率比雷打到的機率還要低二分之一,但是1/60萬仍然是一個十分高的數字,而且最後真的發生了,國家公園和美國地質科學調查的中心都認為他的做法只是在讓人民產生恐慌,但是到了事件真實爆發的時候,大家才意識到秦小姐的報導有多麼的重要。如果我是記者,我會報導真實的資訊,並且獨立思考,盡量不要被其他人的想法所影響,做出公正客觀且重要的新聞。
黃石火山是全世界最大的活躍火山,大家都只以為他是一個著名的觀光景點,實際上它卻有可能噴發,造成整個北美洲乃至全球都陷入陰霾之中。黃石火山看起來像是一個高原,但是地底下全部都是岩漿庫,而且他的範圍大小布能夠直接觀測,只能透過地震發生時的特徵來捕捉一部分的資訊。
秦小姐發現黃石火山的地面在十年內不斷上升,至今已經上升了12公尺,這是不是爆發的前兆,但是大家都覺得這很正常。但是後來就發生了一個地震導致九人死亡,而人們總是覺得這是偶發事件,這麼衰小的事情根本不會發生。但是也有科學家認為記者的擔憂是對的,平均來說每60萬年火山就會大噴發一次,已經規律的發生了三次,而現在已經距離上一次火山爆發隔了64萬年,所以真的有可能噴發。
女記者後來接受國家公園管理處部長的邀請進入園區內,讓他了解到事情的嚴重性,這個時候已經有多起小型地震和熱液噴發的情況產生,而大家卻安撫自己這是偶發事件。看到事情嚴重性的秦小姐就這樣報導出去,很多人開始擔心,但也有些人準備充分,但不管怎樣大家都有知的權利,而記者的工作就應該是這樣。
兩種聲音的差別造成了很大的差距,大家都在估算不同的機率,但是這種事情上,我仍然會選擇保守的作法,在災害發生前宣導這些事情可能造成的後果,激起大家的注意力,而災害發生後則徹底了解事件爆發的經過和紀錄,雖然自己不具有專業的知識,但還是盡全力做好自身本應做的義務,
下集就不用提了,就是大家都很慘。但是也有很多人試圖還原這整件事情的數據和真相,讓大家可以引以為戒,並且在近百年中重建家園。
簡單來說,我認為重點是
- 不欺騙民眾
- 制定worst case scenerio
- 尊重專業
- 主動監測
- 即時報導
- 沒事不要住在黃石旁邊
四、對於地質野外調查導論一課程的建議
- 如果可以的話,真的不需要花四天就去完所有的景點,台灣應該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觀察到地質影響吧,雖然我也知道這是因為地震所以導致的暫時更改,但是真的會坐車到很生氣。這樣下來有些地方的停留時間真的太短了,像是921地震園區幾乎沒有參觀館內的遺跡和設施的時間,連上廁所都很趕。
- 能夠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的很讚,食物也都很好吃,但是希望可以有多一點自由選擇的空間,因為有些人說他不喜歡合菜
- 還是希望可以住在市區一點的地方哈哈
- 功課有點難,希望可以提示多一點QQ
- 要保持好奇心才能夠寫出作業+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