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跨領域推甄經驗與心得分享(台大資料科學學程、電信丙、資管、工業工程學)
一、前言
我在大一程式設計通識課程第一次接觸程式設計,一直到大二才修習資料科學的初階課程,本來修程式設計的課程只是想要當作協助自己在財金領域發展的墊腳石,但後來漸漸培養出興趣。與此同時,我在大一和大二暑假連續兩年DAC被刷,然後被網路上的人說連DAC的面試都進不了,文組就不要蹭電資了,所以開始有一點點考研究所的想法。
大二暑假時我申請了當時開始熱門的校學士雙主修,藉此修了電機、資管和財金計量統計的課程,另外我也像網路上所有文組轉碼的朋友一樣找了小傑老師幫忙,他也是提到要修計算機程式、資料結構、演算法、作業系統、資料庫和網路導論,這幾門課程至少要修5門並且都要考到A以上,並且有不錯的專題,這樣才有機會推甄進面試,所以大致上大三就以此為方針來很隨便的準備看看。
本來想說財金系的MA, BA等職位也是一個不錯的退路,雖然沒有很有興趣但也可以接受,但還是在大四期間開始慢慢地處理推甄的東西,並且也考慮出國,想說給自己一個機會也不錯,壓力甚至比申請交換來得小,想說國內沒推上就明年申請國外或直接工作,沒有抱持太大的希望,沒想到運氣好就正取上了!一路上也接受到很多人的建議與幫助,所以想要把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可以給也想要跨系所推甄的同學們一點參考依據。
二、背景描述
- 台大財金系大四、雙主修校學士資料科技與增強決策科學領域(未修完)、輔系政治系國關組(大一申請時根本還沒有對資科有興趣)
- 推甄排名 22% (GPA 4.05/4.3)
- 書卷獎x1 台大校長獎x1 七學期共修192學分
- 商業資料分析學程(已修畢, 獲得數個專題經驗)
- 沒有大專生計畫,有中研院大專生研究助理經驗(LLM與財金相關領域),申請時還沒有正式發表)
- 商業銀行LLM RD工程師實習(順便投了個論文,關於LLM在金融領域的認知能力),另有其他兩份實習經驗,與金融科技和能源相關
- 雅思7.5分, 多益895 全民英檢中高級,西班牙交換
- GenAI STAR生成式百工百業ai競賽 全國特優/蹭到上台演講機會
- 其他管理、財金領域競賽,有被問的包含霍特獎(台大第三、東亞地區1/4決賽)、WorldQuant IQC競賽銅牌
三、申請結果
總共申請5間研究所,都是台大的,結果如下:
- 資料科學碩士學程 (正取四/名額10/複試人數40/申請人數199)
- 電信所丙組 (備取20/名額30/複試人數112/報名人數238)
-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正取1/名額6/複試人數18/報名人數43)
- 資管所 (落榜,連面試都沒進/名額41/報名人數232)
- 電機所丙組 (落榜,本身是100%書審/名額36/報名人數349)
沒推資工所、網媒所是因為我覺得一定不會上,沒推統計所是因為他的課程內容非常理論,沒推統計學程是覺得他們的定位比較不明確。
沒推財金所是因為我沒有準備財金所的研究計畫和就學計畫,我到最後懶得做,就沒有推了。
電機丙100% 書審,資管所60%書審40%面試,其他都是50%面試50%書審。
四、推甄書面資料
4.1履歷與自傳
我這幾個所的核心內容都一樣,關於經歷的部分都會放在一起,只有一些針對這個系所的細節才會特別註明。我有做封面、固定邊框以及適度的美編。我有把重點加粗。如果想要看詳細的內容的話可以私訊我或者是在medium留言電子郵件。
履歷的第一面是封面,接著我把後面的所有精華濃縮成第二頁,是我的競爭優勢表,我放上自己的照片、主科雙主修成績,一小段自我介紹,跟這個課程最相關的課程內容,雅思分數、社團經歷以及競賽經歷。
接著,我放一整頁的實習+專題的內容、兩整頁修課內容介紹(說明校學士的修課內容)、一頁的其他大學重要經歷(包含競賽和社團幹部),和一頁的課程專題內容概覽。這部分的學習歷程內容總共有五頁,其中我都有標明是小組作業還是個人作業。
舉例來說,這一頁我凸顯了自己修過很多資管系的課程
為了和教授解釋校學士是什麼而特別說明內容
接著我放了四頁的學習歷程,大致上是一個學期一頁,配上圖片說明,最後我放了一頁寫總結,總和自己的優勢,以及自己和目標系所的契合程度。這一段的自傳內容也是五頁。
最後,我也放上了自己的中英雙語履歷一頁式履歷作為結尾。
4.2- 推甄研究計畫:
這部分我是拿自己過往曾經研究過的主題來修改,我總共寫了五頁,包含引言與研究動機、文件綜述、系統設計與實現、實驗設計與評估方法、實驗結果與討論、總結與未來工作、附錄與資料來源,並附上一頁的論文章節架構安排。
4 .3. 研究所讀書計畫
這部分也是五頁,其中第一頁是錄取後短中長期計畫說明書,包含短期、中期、長期說明以及預期成效;接著放了3頁的讀書計畫(自我審視計畫),剖析自己的優缺點,包含研究所申請動機,特定研究所申請動機、自我能力評估、行前準備、入學後目標與畢業後目標等,接著後面的一頁半則是羅列出碩一碩二分別要修那些課程,以及原因與預期收獲。
以上是短中長期規劃
以上是詳細修課規劃
最後一頁又放上了類似總結的預期學術研究作為與研究總結,以上內容為完整的推甄資料內容,主文總共有24頁,若有機會有附錄,我也有一份接近100頁的附錄,包含各式獎項的電子檔,以及專題與期末報告的內容。
五、申請細節
5.1. 資料科學學程
每個人6分鐘,可以自己準備簡報自由講4分鐘,教授問問題2分鐘就結束,教室內7個教授,好像是電資和數學系的老師都有但我根本沒有認真看老師有誰,簡報時有簡報筆可以用,但沒有麥克風。這是我覺得面試起來最順手的所,因為大部分時間都是由自己掌控,自己講什麼教授就問什麼,所以也更好設想擬答,雖然我也不是擬答派的就是了,我當時想說他們也才兩分鐘應該沒辦法深入討論。感謝電信丙教授葉丙成的諄諄教誨,讓我決定用不同角度切入:我的簡報破題的方式是在genai star在世貿演講時覺得這裡是conference就更好了,然後提到過往的經歷和修課內容以及得到的一些小心得,當時就覺得如果我正常用我的個人生平破題的話應該不會上,但應該是我想太多。教授問的問題包含我的詳細修課內容(我有提到但是很快帶過)、為什麼選擇中研院實習、為什麼可以在銀行裡面寫論文,以及你比較喜歡研究還是比較喜歡實作。總共199人報名,選40個進面試,最後正取10人備取24人。總之是一個可以控場的系所。
5.2. 電信丙
這間會在面試前一天才告訴你有沒有面試,蠻靠背的,每個人只有5分鐘,教授有3位,以下是我被問的問題。
(1) 一分鐘自我介紹
(2) 財金系來修 你的知識不會跟不上嗎
(3) 開始瘋狂被孫教授盯中研院研究細節,問我內容和結果,對投資者的貢獻,以及投資者獲得llm整理的結果之後能不能用這些指標進行投資?為什麼?
(4) 你對哪個領域有興趣,喜歡那些老師?(我說大金和孫),接著問有沒有讀過他們的論文?
其實一開始丟這間只是丟爽的,我也不知道這間能不能進複試沒想到能進面試,更沒想到能夠備上,不知道是不是電機系推上的都選別的所,所以才輪到我們這些非純血的。但有上就是爽,如果跨科or跨校想推甄的還是可以試試看。238人申請,18人徑取,剩下另外取100人進複試搶12個名額,最後我備20。
(但是應該是選資料科學所,因為資科所可以選的教授領域較廣,而我已經找不太到電信丙裡面與我的領域相關的老師了(請老師速速回信…)總之也是一個可以自己控場的面試內容。面試到4分鐘時會想一次鈴,4分50秒時會響兩次鈴。)
5.3. 資管所(書審分數76.13分,最低錄取分數86.38)
我修了蠻多資管系的選修,本來以為這是相對有機會的所,我大二暑假去找資管系的小傑老師聊天時,他跟我說如果沒修過資管的6大必修(程設、資結、演算法、網路、資料庫、作業系統),而且要拿A,成功機率比較高,我當時的成績確實比較爛,詳細如下
電機系謝宏昀教授 計算機程式 B+ (計算機程式實驗A-)
電機系陳和麟教授 資料結構 A- (這門課推推)
電機系江蕙如教授 演算法 B+
資管系陳建錦教授 作業系統 A+
資管系孔令傑教授 資料庫管理 A
電機系廖婉君教授 電腦網路導論 停修(他的課真的太天書了)
結果最後還真的連面試都沒有,所以如果要推資管所的話可以往這六個必修努力一下,而且不要自作聰明修不是資管所的課程。
5.4. 工業工程學研究所(分數待補充)
我推這個系所的原因,主要來自大二時修藍俊宏教授資料分析方法時,他幫助我很多,看我說如果要轉換領域的話可以注意的面向和內容,後來我們也保持定時聯絡,最後教授也給我推薦信,雖然工工所不是考慮資料科學的學生比較會注意到的系所(甚至比工海丁的討論度更低),或是覺得他們的心力都在or, 工業技術最佳化面向上,但是他們的定位其實和資管系有點相似,透過資料與統計方法來進行決策優化,也就是決策科學與管理的部分,只是資管比較專注在管理上,工工會偏向製程等工程相關,而且系所規模比較小,我有被國青嚇到(雖然聽說他們下學年開始要搬到新工縱,但是機械系朋友跟我說可能會繼續待在國青lol)
因為我前一天喝了很多酒所以現在有點不太記得當天的一些細節,但我們的流程是10:00入場,先花20分鐘的時間聽工工所所長的簡報,他說的內容主要是台大的優勢(排名很高風景很好看可以出國交換),然後提到工工所的優勢,包含他們沒有大學部只有研究所所以教學資源集中,未來會搬家,以及教授和合聘教授的資歷介紹,未來修課內容介紹等等,打造成小而精實、溫馨的研究所,其實這樣的氣氛我還蠻喜歡的,但是也有其他人評論到這場簡報有點像是工工所所長說「我知道你們會考慮清交工工但也可以考慮我們喔」的感覺。
可以帶自己的成績單和簡單履歷進去,一關五分鐘總共三關,關和關之間隔30分鐘,教授依次是洪一薰所長、吳政鴻教授、藍俊宏教授。基本上都是看個人簡歷和你的一分鐘自我介紹來詢問之後的內容,可以特別注意為什麼要選擇工工所,相關經驗,以及和你推甄其他系所之間的差別;另外第二關時聊了or的專題內容,以及「你最喜歡的作業研究演算法」,我一開始整個傻掉,隨便講個回歸分析,後來才想到可以講我自己做的設址分析,有點小炸,但是就算是看起來比較黑臉的關卡都不會到太兇,藍教授直接問我生涯規畫和我有沒有其他的問題,以及一些些統計,基本上都是可以掌控的問題。
我報名的是工工乙組,是給非工程、工管領域報名的學生報名的組別,我聽說面試的內容會和甲組的人有所區別。甲組85人報名,乙組共43人;甲組正取12人備取13人,乙組總共取6個正取、8備取。
最後正取的同學可以拿一個月6000元的獎學金,如果學業成績好的話之後都可以續領,蠻推薦的。
5.5. 電機丙
我這個是停止繳交前3小時才決定多報一所的,沒上正常。
六、心得:
我一直以為我最適合資管所,因為我的相關修課經驗和研究內容和資管所最相關,所以資管所第一個成績放榜時我覺得應該是涼了,但是後來上了電資學院之後又覺得可能是純粹不同系所的招生注重面向不同,如果要讀資管系的話真的要fully devoted to 資管系課程又或者你是超厲害的老師。
想想屬於自己的東西,如果只說「資料分析是最性感的行業」然後又不脫褲子的話應該就沒救了。
雖然我本人的報考和就讀意願真的沒有到很大,但就如同我的人生座右銘一樣:有多的選擇可以選就豪爽,嘻嘻。
另外我真的是到大三才認真想過要不要考研究所,這時就感謝大一大二的自己成績沒有爆開,大家可以多注意自己的成績。
推甄真的好貴,我最後交了6500元,包含5所推甄書審各1000元,以及面試費用3所各500遠,但幸好最後沒有共辜。
特別感謝給我推薦信的教授們,包含資管系的孔令傑教授、盧信銘教授;工工所藍俊宏教授;資創中心王釧如老師,以及這段時間推薦我不要隨便放棄的人們,讓廢宅isfp🈶搞定的一天。目前是透過資料科學所的多元性,讓我找到林守德教授的實驗室,躋身資工人(幹),打完這篇之後,提醒我還有西班牙的申請內容要分享,我拖到現在。
幫我拍手,追蹤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