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新聞整理
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衝突在當地時間周四清晨(2/24)爆發,烏國各地被大規模轟炸,已知有數百名無辜的平民百姓及死守前線的軍官喪命。住在烏國首都基輔的人民,有些躲進防空洞內束手無策,也有些人民開車湧向烏國西部、波蘭等較安全的地方。當地的95無鉛汽油已經售罄,高速公路大排長龍。Y編看到正在發生的事件時也感到相當震驚、感慨,尤其是看到當地的逃亡車潮時,總想到在台灣的塞車經驗:高速公路上的車潮都是一車車出遊旅行或返鄉的平民,但是烏克蘭的高速公路上卻是被俄國軍武蹂躪而無助的百姓。
回到財經新聞上,各國援助烏克蘭的方式,除了協防該國軍事之外,經濟制裁也是常見的手段,目前主要國家如美國、英國、歐盟、德國、日本、加拿大等皆發表聲明,要嚴加制裁俄羅斯,台灣在週五時也加入制裁俄國的行列,甚至連盤據阿富汗的塔利班組織都發表申明,表示他們「不樂見軍事衝突」。(欸不是,講話前先照照鏡子RRRRRR)。經濟學家預測,這些制裁行動將會使俄國的GDP下跌至少3%。
制裁行動看似雷厲風行,但是俄國看似毫無畏懼,甚至有點恃才而驕:俄國深知他們的產品優勢,使西方國家制裁他們時顯得投鼠畏器。其中關鍵,就是俄國擁有的、對世界來說接近獨佔的各種天然資源。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天然氣出口國,歐盟超過5成的天然氣需求來自俄羅斯,石油出口占比也相當可觀,最明顯的反應就是石油期貨價格的飆升。各種對現代科技而言相當重要的貴金屬,例如鈀、氖及六氟丁二烯等半導體業關鍵原料,也幾乎都被烏俄兩國把持,因此,經濟制裁像是雙面刃,攻擊制裁目標的同時也會傷到自己。
此外,歐俄平原、烏克蘭等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肥沃黑土,自古以來素有「歐洲穀倉」的美名,制裁行動將會使本來已經在高點的歐洲、中東地區的糧價上升,恐怕將會使中東國家變得更不平靜。Y編認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自古以來皆然,我們想要制裁的是俄羅斯當局政府和軍隊,而非平民,無論是西方國家、台灣甚至俄羅斯境內的平民,而我們能夠做的,就只有查核紛雜說法之中的事實,試圖多方查證,不要被不實資訊所誤導,因為現在混亂的局勢,更容易讓有心人士有機可乘。
最後一則新聞Y編和他不太熟,我去查了一些他們的愛恨糾葛,但是這些家族紛爭好像不值得放在如此重要的烏俄衝突之後,Y編只想說,我想要拿40個月年終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