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評價] 112–2 金融機構管理 陳一如教授

Vincent Ko
Jun 18, 2024

--

財金系的必修,但是在113學年度之後進來財金系的學弟妹會變成選修,我自己是覺得這門課變成選修還蠻可惜的,雖然自己已經離財務金融領域走得越來越遠(發現第一份實習是ai相關之後,之後的實習就都是llm了,其他本科的實習反而找不太到,2024年的實習市場不知道為甚麼感覺特別捲),但我覺得這門課算是財金系的核心精神:你最好乖乖的安分守己的去做好財務中介的角色,不要亂搞,提供服務,小心風險,沒事不要亂搞亂鬧,這是這門課程的主要感受。

體感上大約是4.5學分,是一門蠻重的財金系必修,但是成績意外的甜,整體推推。

回到正題,基本介紹:

  1. 開課系所:財務金融學系
  2. 使用課本:Anthony Saunders, Marcia Millon Cornett, and Otgontsetseg (Otgo) Erhemjamts, 2020,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nagement: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 10 th Edition (老師至少講了四次說這本課本很重要,然後他的考試有包含選擇題、是非題和申論題,我覺得都是出自這本書的習題內容,這些內容不一定會在老師的講義中出現,但也有可能是我講義看得不夠熟)
  3. 上課方式:投影片教學為主,板書較少,不會錄影,注重師生互動,回答老師的問題並且向他登記貌似會加很多分數
  4. 開課時間:禮拜一下午
  5. 配分方式:平時成績20%、期中考25%、期末考30%、期末報告25%(有互評加分的機制),另外還有點名簽到的加分,發言的加分等等
  6. 涼度:2.5顆星,大致上Loading集中在期中和期末周,平常沒有作業,會有三次用kahoot的小考,但是大概可以猜出來答案是甚麼
  7. 甜度:害怕在公眾發言的話3.5~4顆星,不怕發言的話可以到4.5顆星,然後有各式各樣的加分機會,建議要周周去上課來得到這些機會
  8. 整體推薦程度:4.5顆星,對想要混學分或者是想要認真學金融的人都算是有幫助,因為另一班太窺賊了,考試太難

我期中考80、期末考72.5、報告95、最後成績A+,沒有公布平時成績,但不只破百,甚至有做整體的調分也有可能,但是我這種接近平均的學生可以拿到A+真的很感動,尤其是我這學期30學分導致我其實沒有花很多時間在這門課的期中考和期末考上。 另外想吐槽的一點是考試幾乎不給閱卷,他雖然有開office hour,但是只給我答案卷不給我題目卷,只叫我們計算說總分有沒有加錯,在這課程有申論題的情況下有點煩躁。

上課方式和老師特性

上課相當注重師生互動,會講到一半忽然請大家發言提供意見,看的出來老師煞費苦心讓大家喜歡這門課程,同時也在乎學生的學習態度,另外偶爾也會聊到金機管以外的議題,例如AI發展等等。老師在教學本身算是中上,應該不如陳業寧老師熟稔精通,但是她對於學生的在乎和認真程度是感受得出來的,常常聽到老師的叮囑,希望我們成為一個會金機管的好人(?),同時也願意瞭解學生目前的趨勢和流行,例如會問現在最新的流行語等等,以及其他課程的上課情況。上課有時候會有kahoot、各種方式點名、你問我答、問卷回饋等等,另外還有個案研究,會請大家針對倒閉的大金融機構進行問題分析與文獻回顧,相當有趣。同時上課內容也是佔了多數而且教得不錯,不會喧賓奪主。

上課方式主要是以課程投影片+口頭講解等等,但這門課的專業程度太高了,真的很容易分心或恍神,而且有些重點是只有口頭講到的,所以要花心思在這門課上面,或者要讀好課本內容,但是課本真的很厚點點點。

這門課目前有兩個老師教學,另一位是陳業寧老師,如果沒有撞其他課的話,大家通常都會選陳業寧老師。陳業寧老師非常的認真和嚴謹,也對於研究生涯感到高度的興趣,在系上非常的專業,而且他上課很認真,會收穫很多,而且不需要準備期末報告,但是缺點是陳老師的期中考和期末考要考很多申論,範圍也比陳一如老師大很多,所以準備起來比較痛苦。但是相對的,陳一如老師需要做期末報告,而陳業寧老師不用,整體loading比較的話,兩者都差不多,體感上我覺得都是4.5學分,在財金系的必修來說,我覺得是屬於比較重的課程。

期中考與期末考

考試分成四個部分:名詞解釋題(有一些是課程以外的名詞,但也有可能是我恍神沒有聽到相關的定義,然後這個環節的給分很嚴格,請大家寫得越詳細越好,而且要有一定金融觀念+不能恍神)、申論題+計算題(計算題是核心,但是申論題有時候蠻有趣的,像是老師問了大金融機構和小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管理的差別還有應該如何個別調整等等),是非題和選擇題(看起來是課本的題庫,是非題很多陷阱,選擇題沒有計算題但是要跟計算的流程很熟)。考試考2小時30分鐘,沒有大抄,整體來說蠻費腦力的,而且要盡力寫的完整才能夠得到完整分數,但是後來可能有調分。有些細節就藏在課文裡。期中期末考的名詞解釋也是有讀過課本會比較有概念和留下印象。

期末報告

這個課程相對起來比較煩人的部分,要慎選隊友! 但老實說我真的不知道我的報告內容為甚麼可以拿到95分…

期末報告的形式是要在第16周繳交一份完整的研究報告,主題大概在第四周就會進行選擇,要在眾多種風險中選擇一種風險並且進行分析,像是我們選到的是流動性風險,所以我們討論之後,決定走老把戲,分析金融危機期間那些倒閉的大型金融機構,並且分析有哪些指標會導致金融機構失靈,並且現在的金融機構是否有達成到一些指標所設定的條件,另外也加上了Basel 3的治理內容。

報告的時間只有9分鐘(最多到9分30秒),用中文報告大家的findings,我們當初還很擔心說會不會有人做量化的研究來輾壓眾人,幸好大家大部分都是質話分析,研討某些指標的意義以及過往事件和未來發展等,我們報告雖然做了88面,但是很多都是用chatGPT來幫我們擬稿,決定研究方向以及下結論等等,只有一些指標資料的蒐集和繪圖是我們手工達成的,另外金融機構管理在網路上通常都是比較淺層的文章,而且都是英文的,所以要做好報告有所難度。期末報告只需要繳交ppt檔案,不需要整理成word檔,這點是蠻不錯的。我在想我能拿到95分,應該是暫且還算是合理的研究架構、有多加上了basel 3的討論,還有做的報告比較長等等,但是從此可能也可以看出給分有點隨機性,但我也在這份報告裡面學到蠻多的

心得

我選課的時候(和學期中的時候)真的不覺得這三門課會拿A+ 尤其是金機管,我期中80期末72.5都只比平均高兩三分,然後學期末的期末報告我也覺得我沒有很投入,只不過是寫了很多頁數而已(快一百頁,但很多都是chatGPT生成的),最後期末報告拿全班最高分我超級心虛(我知道裡面根本沒料),然後到最後拿A+我更心虛,因為我就算學期平時上課表現拿100,我的原始成績也才85.多而已,他看來真的加分加很多 我原本真的覺得這門必修很無聊,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在處理這門課的內容(都在寫資管的東西),只不過我都有去上課,然後回答了很多問題而已,真的不知道哪來的餘裕可以讓我加分加到A+。

這門課會教你各式各樣的風險(只有第一周講金融機構的利益,剩下時間都在說這種大金融機構會遇到那些問題),學起來真的偏無聊(大家都只想看到利益吧哈哈),但是對那些想要認真去銀行或投資銀行、初級市場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值得好好學習的一門課程。

喔對了小考用kahoot不要僥倖跟朋友要連結在家考試,會後悔。

--

--

Vincent Ko
Vincent Ko

Written by Vincent Ko

又名為黑翅鳶羽札,2024年即將邁向大四,正在國泰銀行資訊部門實習,可能會帶來第一手GenAI相關知識。LLM、人工智慧、資料分析與處理;財金、管理、財金數據分析。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