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的想像:以教改為例

Vincent Ko
Feb 21, 2022

--

問題一、請提出一個現今年輕人常有的煩惱。

對於我和我的同儕而言,現今年輕人的主要煩惱之一就是學業成績焦慮。雖然在外界眼中,台大生總是光鮮亮麗的那一群,然而我們仍然會受到校內成績的桎梏而感到焦慮,低自我價值感。對於正在準備大考的考生而言更是如此,大考所帶來的徬徨及不確定感,以及懼怕考試失利後的各種損失,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煩惱。而在此篇報告中,我將聚焦於高中升大學的升學煩惱。

問題二、請觀察,主流社會針對這類煩惱,通常提出哪些解決之道?

1、主流社會針對這種煩惱,通常都會訴諸於個人,如果成績不好,就代表考生還不夠努力,時間規劃不夠完善等等,而解決之道就是增加讀書時間,以及調配各種有益身心的活動的比例。而反映出來的現象之一,就是網路上各種時間控管、番茄鐘等app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甚至出現YPT這種排名讀書時間的應用程式,前幾名的使用者一天讀書快要20小時,讓考生陷入無止盡相互比較的次級感之中。

2、社會的另一種解決之道就是鋪上金榜題名的捷徑,簡單、有效但是扼殺創意的填鴨式教學永無褪於次要的一日。最明顯的現狀反應就是升學導向的補習班的大量出現,且日益猖獗,不僅凸顯出考生不信賴校內教育,無限延長學生學習時更讓學生陷入為金榜題名的病態惡性循環之中。

3、社會也常以教育層面發起改變,如今各國政府揮著教育改革的大旗,想要對升學現象做出大刀闊斧的改革,但是以台灣為例,目前為止成效不彰,學習歷程的繁文縟節以及不減反增的考試壓力(108課綱中,國英恢復一試定終生的現狀),更甚者,學習歷程其實也變相成為社經地位高者軍備競賽的成果發表書,偏鄉學生更難以銀彈參與到這些精心計畫的歷程,種種皆使考生終日沉淪在無盡的壓力之中。雖然108課綱有社會學的精神,想要以政府的力量改變高中升學的社會體系,但是在缺乏完整的配套措施的情況下,無法被稱做成功。

問題三、請運用社會學的想像分析:

( a )為何在這個時刻,人們會有這樣的煩惱?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考生要面臨升學的重要考試,而學測、指考等升學考試的強度對大多數考生而言,是前所未有的緊繃的。考生害怕大考失利對他們的負面影響,舉例而言,比較差的學測成績不僅讓他們的校系選擇減少,也將面臨到大眾期望的龐大壓力及自我譴責的失落。校系選擇減少也代表他們可利用的資源不如其他頂尖大學、私立大學的高額學費,以及不如預期的同儕等。

( b )這個看似是個人的煩惱,可以連結到什麼樣的公共議題?

1、我認為這個議題能夠連接到的公共議題,其一是普羅大眾對高中生的僵化期望,教改過了數十載只換來恢復聯考的聲音,凸顯出就算制度上的改變如此巨大,人們的普遍信念仍然主宰著學生的選擇。

2、以此延伸,台灣內受到歧視的技職教育也是值得被討論的公共議題,為何所有被認為有希望的學生,都被要求升上高中以獲得普遍性的知識,而非追他們心之所向的一技之長呢?

3、大學端和高中端之間的資訊不對等也值得被好好關注、處理,迷惘的考生可能只依靠極少的資料而選擇了他們的校系,而資訊爆炸的社會也讓過於主觀的訊息,甚至是不實資訊,甚囂塵上。

4、考試成績和學費的不合理負相關。

5、把眼光放得更遠來說,為甚麼數十年前一試定終生的概念,仍然適用於現今教育體制呢?這種社會觀點賦予在這些高中生是合理的嗎?

這些貌似考生的個人煩惱所連接的,是包羅萬象的公共議題。

參考資料: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062

--

--

Vincent Ko
Vincent Ko

Written by Vincent Ko

又名為黑翅鳶羽札,2024年即將邁向大四,正在國泰銀行資訊部門實習,可能會帶來第一手GenAI相關知識。LLM、人工智慧、資料分析與處理;財金、管理、財金數據分析。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