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Ko
1 day ago

當我們透過科技遺失連結:論ai如何壓縮真實對話空間以及應對方法

以前的網軍的模式很明顯,我們可以在農藥的留言區看到已購買小孩很愛吃,但那是過去的AI,但是現在的AI已經不會看到那麼蠢的留言了,我們會看到一個普通工程師做的AI: 把商品資訊餵進去,把別人的留言餵進去,幫每個假帳號產生個人設,恭喜妳有至少60分的AI可以幫你的產品說好話而且啟動成本很低;未來的ai推理思考能力更高之後,我們必然失去分辨網路上訊息真假德能力,我們只能夠回到原始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問朋友的小孩到底愛不愛吃。

前述的情境還算樂觀,至少相信錯誤訊息的成本就是吃到雷店,但有朝一日當人們在討論政治議題的時候,網路上充斥者各種AI,你要說服的可能就不是真人了而是各種被pretrained好的假人,他們會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無法被說服,他就是一個模組,網路上的人沒有辦法改變AI的信念但是你浪費了很多精力嘗試說服他;第二,當我們嘗試說服ai的時候,你必須提供語言和觀點, 如果我們把這些語言丟給中立的gpt然後請他反駁你的論述的話,他可以很輕鬆的給你一個60分的回應,但如果你想要再度反駁他的回應的話你必須要給予80分的論述,欸恭喜他進步到了70分,AI最會讀書摘要了,我們贏不了網路上的巨人,sad。

如果未來真的發展到這樣的極端,會讓網路上行程的社群更壁壘分明,網路再也不是讓人們創造連結的地方,我們在網路上只會跟AI和那些放棄溝通的人產生無效連結;與此同時我們的信念更偏向我們看到的東西,糟糕的交流經驗會讓我們更往該領域的極端靠攏,我們在線下也只是跟另外一群受到大量資訊而往另外一邊靠攏的人溝通,讓其他人改變信念的成本更高,讓我們只能夠在同溫層裡面相信我們構築的世界。

我永遠不認為資訊越多越是件好事,首先我們都聽過選擇的弔詭(應該有吧?),越多可取得的資訊會讓人們越疲於做選擇,鞏固自身信念的可能性野越高,第二越多資訊代表我們學會用各種刁鑽的角度去攻擊或防禦論述,這只會讓對話場域變得更僵化,溝通成本越高,打破他人的心牆越難,我們越難用自己的力量打破這些原本都還不存在的藩籬。

從過往就是這樣了,進步派寫了反動的修辭教大家怎麼樣不會被潑冷水結果保守派變得很會潑冷水,只要我們得到了知識的武器,就很容易的被破壞,因為知識的維度真的太高了沒有什麼無堅不摧的思維可以防禦所有攻擊,那不然就和我一樣休息就好,跟別人溝通的成本那麼高,而剛好人類比想像中懶惰許多。

大一的時候看真相製造看簡報課的內容用簡報和大家說我們應該要突破異溫層來溫和的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現在看來要做到這些事情越來越難了,我的建議是創造自己的同溫層就好,在不同的領域找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有其他方面不符合的話再去找不同人討論那些方面就好了,就有點像心靈上的非固定關係,像是渣男一樣,但是被世界幹爛之前不如先想辦法舒服的享受過程,就像是老破麻。

但還是有轉機啦,趁ai發展的還不成熟,還是可以先像是原po說的,先複製對方的訊息,傳給ChatGPT,詢問「請問我可以怎麼反駁以上訊息」接著輸入「請根據以上論點,模仿我的口吻,寫一份回應對方的訊息」,對群組成員先下手為強,去宣揚自己的理念,但是請記得ai本身沒有意圖卻充滿行動,這方法的效用很快就會被稀釋掉了,趁不嘻嘻前趕緊嘻嘻你身邊的人。

Vincent Ko

又名為黑翅鳶羽札,2024年即將邁向大四,正在國泰銀行資訊部門實習,可能會帶來第一手GenAI相關知識。LLM、人工智慧、資料分析與處理;財金、管理、財金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