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的 DeepSeek 事件昨晚擊沉了 NVIDIA 17% 股價。以下是一早起來速讀完 Ben Thompson 的 FAQ,搭配前幾天的一些雜食閱讀後,我目前還放在心中的 memo。(FAQ 放在留言)
1. DeepSeek 令人印象深刻之處是它的訓練跟推論成本都很低(按照他們自己的宣稱),而高成本一直是過去三年來人們講到 AI 時最顧慮的,因為成本(以及連帶的電力需求)是發展的瓶頸,且突破瓶頸的方式似乎只有一個:跟 NVIDIA 買東西,因為 Jensen 說「買越多才會越便宜」(更大的叢集)。
2. 因此,DeepSeek 在價格上帶來的破壞(或展示出未來可能的破壞)對所有其他產品與服務業者而言都是超級利多。例如,原本以為一年要花 100 億美元才能提供的服務,可能變成只要一半、甚至十分之一。
3. 承上,我一直認為一定規模的產品與服務業者會是這波 AI 革命的最大贏家。技術變化很快,但人性以及基於人性的僵化組織則變化很慢。掌握通路與銷售關係是關鍵。
4. 然而,DeepSeek 預告的價格破壞也讓更多人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不論是新創,或是想要做 AI 升級的既有公司。
5. 若簡單粗暴地把市場切成三大塊:大企業市場願意為其他價值來溢價支出(安全、當責),下層的消費性市場也願意為其他價值來溢價支出(方便、整合),但中層的中小企業市場則有了更多新的選擇。
6. 因此,DeepSeek 預告的價格破壞,對所有人都是利多。服務大企業市場與消費性市場的解決方案可以更便宜;中小企業市場則有更多百花齊放(包含自建)的選擇。其中,服務中小企業的基礎服務(例如 CSP)也會得利。
7. 大幅價格破壞的核心受災戶是賣鏟子的人,也就是硬體與基礎建設,包括賣晶片的與賣電力的。因為同樣的事情未來可以更便宜做到,甚至人們會去使用「本來以為做不到的硬體」。NVDIA 大跌的背後心理敘事之一可能就是這個。
8. 然而,上述敘事的關鍵字是「現在」,也就是如果假設今天的 AI 能力就是頂峰、未來不會再有進步,那 NVIDIA 就躺平了。但事實上不是,AI 的能力還沒頂峰,AGI 還沒到來。如果用現在 1/10 的價格可以做到現在的事,那就代表只要花現在同等的預算就可以獲得十倍(甚至以上)的成果。
9. 當然,以上假設必須要有一個技術前提:DeepSeek 為了克服算力限制(因為被美國制裁)而做的各種奇門優化,本身具有被放大的效果,也就是 power-law scaling 還能掛在上面繼續飛昇。我不具備技術專業,無法判斷 DeepSeek 是「解決了今天的問題」,還是「開啟了明天的發展」。
10. 假使劇本是「開啟了明天的發展」,那麼跳脫短期情緒,人們對 NVIDIA 還是會有需求。且隨著 AI 模型的普及、終端使用者的進入門檻更低,AI 的 SAM 將越來越逼近 TAM(也就是全地球人都能變現),那麼這個市場與需求還是極為龐大的。
11. 當然,短時間的股價波動通常不一定與分析有關。
12. 最後,一個爆破美股(跟財經網紅)的熱議焦點是「中國」。對美國人來說,這種一覺醒來發現中國竟然在 AI 領域有「部分」超前成果的震撼,差不多跟玩了《黑悟空》一樣。這種情緒有沒有被華爾街操控,我猜肯定有,畢竟我如果有實力也會想去操控。
13. 對政治關係上跟中國比較敏感的人來說,「這一定是假的」或「這裡面一定真假參半」就成了另一個熱議焦點。但,我不專業且片面的理解是 DeepSeek 很難完全是假的,但至於真的部分有多少其實也不重要,因為已經夠產生破壞。
14. 我最喜歡 Ben Thompson 整篇 FAQ 的一段是他講到中國做事邏輯跟美國完全不同。中國人做事最看重的差異化要件是「便宜」,美國人做事最看重的則是「定位」。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優雅的詮釋「捲/卷」的方法。
--
加入《曼報》,與 30,000+ 人一起探索科技與商業創新: https://manny-li.com/